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不入现在寻常百姓家。
没有一个年代,古今间的审美有如此鸿沟:碎片快节奏的流行语,削弱了沉淀内敛的文化价值。时代让人变得麻木,对那些经历时间传承的文化遗产视而不见。关于非遗,我们还知道多少?
"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朱平曼屠龙技的寓言故事,被很多人用在了当下非遗的描述中——被束之高阁的"屠龙术"。
面对被"神话"的非遗,大众天然带有一种陌生感,这种源自社会进步的陌生感,正以一种不可逆的姿态快速扩张。从曾经遍布祠堂庙宇、大屋书斋到现在慢慢减少,身为潮州木雕的第五代传承人的陈泽铭大师,见证了这门"有用的"手艺逐渐被束之高阁。
生于1967年、16岁入行,从事木雕38年的陈泽铭大师站在"司南论坛"的现场。从担心"有一天,我们只能在泛黄的照片,拗口的论文、闪着雪花的记录片段里,去了解曾经有一门非遗叫潮州木雕"到睡不着,到"看到了潮州木雕和年轻人之间的交集"。陈泽铭大师在努力让潮州木雕这门手艺有新的用武之地,让更多年轻人关注到这门手艺,为其传承探寻出另一条出路。
而潮州木雕只是中华大地上如浩瀚明珠非遗中的一个缩影。
车中幸有司南柄,试与迷途指大方
司南,指南针也,古人说"阴晦观指南针"。
新时代浪潮滚滚而来,当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对于老一辈传承人而言,有些手足无措。一场"司南论坛"或许无法立刻让非遗的现状产生巨变,但只要在做,就是一种"磨针锋"的过程。
作为一款历史题材的战争策略游戏,题材赋予了《乱世王者》浑厚的历史积淀。传统文化的底蕴亦奠定了这款游戏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打破游戏产业与非遗的边界。用非遗记录玩家故事,用游戏审美结合传统工艺,以游戏承载非遗,传承传统文化。
《乱世王者》举办了司南论坛,将文化名人、国礼匠人、非遗传人、游戏玩家、游戏策划,看似没有交集的一群人相聚在一起,但确是非遗寻求生命力的一种现状,自上而下、自精致到大众,"杂乱"的出路中,总会有光亮乍现。
如上文所提的潮州木雕第五代传承陈泽铭大师,要为《乱世王者》创作一幅木雕作品。对待每一个作品都保持初心的大师,在游戏这个崭新而又充满挑战性的领域,他依旧保持着突破与创新,甚至野心。
这种野心的由来除了一丝无奈,也有他匠人精神的秉持。
经历过三年学徒才入门的陈泽铭大师历经过年轻人对待木雕的态度,不仅仅是累和苦,还有一种时代割裂的感觉深深刺激到了他。
"感谢《乱世王者》,让我看到了潮州木雕和年轻人之间的交集。这次作品的第三个突破,不是在技艺上,而是在思路上。"
是的,是思路。
老一辈匠人一生都专注于手中事物,成就匠心和初心。现在当他们"抬起头"面对有些"陌生"的社会会睡不着觉,因为心中的信仰没有人来接棒。《乱世王者》找到陈泽铭大师,让他找到了一次思路的突破。
"找到让年轻人重新爱上这门手艺的方式——通过游戏这种年轻人喜欢的形态,用传统的手艺,让他们投入其中的内容活起来。" 陈泽铭大师说道。
这一点也触动了现场嘉宾许知远,游戏与非遗真的是两个世界的么?
200年前木雕匠人对着一块木板与现在游戏策划设计出游戏的创作过程,或许从本质上是相通的,他们都面临着怎么传承,和如何创新的问题。
在方寸之间,皆大有可为。单向空间创始人、《十三邀》主创许知远老师在司南论坛的演讲中说到,游戏和非遗,其实都是我们观察生活的一种方式。
"为什么我们会关注别人的生活方式?是因为观察别人给我们带来一种自由,我们可以逃避自己眼前生活困境,打破现实。"重新借助于广阔世界和丰富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去打破日常生活中巨大的单调性。
"其实现在和过去并没有那么截然的分离。我们每个时代真正的创造力,正是来自于通过激活传统来创造未来和创造此刻。所以这种精神如果能够不断传递下去,我们会看到一个复活的中国样本。""传统应该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非遗也应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丰富我们自身。"许知远老师说,他特别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事实证明,非遗回到生活并非不可能。
以《乱世王者》玩家的身份参与司南论坛,从小在北京长大的顽主六哥很高兴这次能有一个难得的机会和各行精英聊聊他心中的非遗。
他在北京从事着房地产工作,参与四合院的保护与改建。"它们都浓缩了北京人的生活经验,反映着北京人的生活风貌,我们保护传承它们,就是守护我们自己的文化。"
把过去的文化凝固起来,给现代人观赏和学习。这就是一种非遗保护方式:让非遗跟随者时代的变迁而更迭进化,使之不断保持活力。
另一位在司南论坛上分享的玩家江南超王说,他通过《乱世王者》接触到非遗,这些非遗作品脱胎于游戏里的玩家故事和游戏元素,让他觉得非常熟悉亲切。
这些玩家都提到了,通过《乱世王者》去接触到非遗了解到粤绣的美,潮州木雕的古朴,石湾陶艺的隽永。
这或许是新的启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通过一款游戏感受到非遗之美、深厚还有"平易近人",一点都不简单,《乱世王者》要做的是如何自然的建立起非遗与玩家的关系。
让我们向目光投向"司南论坛",看到石湾陶艺、看到粤绣、潮州木雕。这些非遗作品要么藏于博物馆,要么成为国家外交国礼,距离普通人的生活有些遥远。但现在许多人认识它们、了解它们,一切的缘由指向了《乱世王者》这一款游戏。
《乱世王者》独特的游戏玩法设定,让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不断创造历史,凝聚智慧。今年《乱世王者》为自己的玩家书写了一本《荣耀史册》,记载了游戏中真实的智慧与传奇故事。这本玩家智慧文创集,持续记录了玩家们新一季的出征历程,也记载了属于玩家在游戏中的智慧与谋略。书写之余,活动的奖励也有了重磅的升级——《荣耀史册》将联合非遗大师定制篇章打造专属非遗工艺品,最终入选的玩家将会收到藏品作为荣耀的象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石湾陶艺领军人封伟民亲自操刀,以《荣耀史册·列传篇》玩家故事为灵感,创作了专属陶塑工艺品"霸王崛起"。曾经的地区"网红"、有着千年历史的石湾陶艺封伟民大师的手下,尝试"出圈",讲述了当下年轻人的故事。
国家级非遗粤绣传承人孙庆先大师以联盟间玩家故事为灵感创作了《锦绣山河图》。针线在孙庆先大师手上,就如同玩家于游戏中排兵布阵一般,一针一针绣出千里云月壮丽山河的联盟版图,游戏的格局、玩家的豪情热血跃然于作品之上。
以《荣耀史册·本纪篇》中的玩家故事为原型,潮州木雕第五代传人陈泽铭大师将打造《王者至尊》木雕作品。巅峰玩家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智策谋略又将如何通过潮州木雕呈现而出,从玩家到我们都充满了好奇。
在这个过程中,非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玩家的故事,每位玩家都参与到非遗作品的诞生之中。《乱世王者》做到了让非遗"与我有关"。以玩家为核心、承载玩家故事、带动玩家参与,从石湾陶艺到粤绣,再到潮州木雕,《乱世王者》不断践行着新文创的理念。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
无论是三位非遗大师的"破圈"尝试,还是《乱世王者》的跨界合作,都是想让古老的技艺讲述现在的生活的方式,让非遗再次回到生活。
想要真正做到并且实现何其难。就像这一局司南论坛,拨针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在晃动间指向的方向是不是正确的、光明的、有效的,不仅需要时间的验证,更需要每一个人的"用力"。
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古时人们口口相传,后来我们著书立说,建起博物馆,现在又有了互联网数据库来保存无数宝贵文化沉淀的相关信息。
但这还不够。将这些好东西,传下去用起来,就得跟新时代传播手段接轨,非遗需要找到走入大众语境的方式。线上论坛的出现,其实就是在用符合这个时代潮流的活动方式来激活大家对非遗的认知。
除去线下的司南论坛让玩家、文化名人、手艺传承人齐聚一室,共商非遗赋活之道,《乱世王者》同步开启线上司南论坛,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为自己身边的非遗保护发声。
非遗保护其实不难,对于普通人来说,记得也是一种传承,发声也是一种守护。
在微博上,官方微博发布了"吹爆家乡非遗"话题互动,知名人气作家马伯庸随即转发微博积极响应。
马伯庸的老家赤峰有一种非遗,是藏传佛教乐舞《娜若•卡吉德玛》:由8位有修行的大喇嘛扮作仙女形象,围着神像跳舞,舞姿密印手势有莲花开、甘滴、法轮、凤凰等40多种。
"细腻妩媚,光想象这画面就很美。"马伯庸真情实感的发声,也引来了更多网友为自己家乡的非遗打call。
除了线下出席活动,许知远老师还在知乎发问,邀请大家来聊聊那些身边令人印象深刻、一眼难忘的非遗。
知乎大V张佳玮的回答就说到,现在非遗能够被一代一代的人传承下来,因为它们表达了一种关于美、文化甚至地域的认同。
"只要里子还在,非遗的活力就还在。社会在变,但对于美的、文化的、传统的认知没变,年轻人观念在变,但我相信欣赏力也一直在那里。"
石湾陶艺可以化身游戏手办,粤绣能展现游戏场景,潮州木雕可以记录玩家故事。
拉近了距离感,总会有年轻人会去看、去喜欢,甚至参与其中。
司南论坛现场玩家既是游戏中的高手,亦是现实世界的商业精英。"通过《乱世王者》接触到非遗,了解到粤绣的美、潮州木雕的古朴、石湾陶艺的隽永"是他们最直接的感受。除此之外,他们还从自身的职业角度,积极为非遗保护建言献策。顽主六哥分享了自己从事四合院保护的经验,江南超王源于自身职业,建议通过数字化力量让非遗更好的"保存"、"放大"和"延伸"。
文化精英、非遗匠人、玩家策划齐聚于"司南论坛",是一次微光的相聚。而引发这场讨论的源头,正是《乱世王者》这一年来不遗余力与非遗的联动,为传统文化的赋活。这一场司南论坛的智慧碰撞,就是一次对《乱世王者》新文创探索的"年终总结",是一次对非遗赋活之道的畅想。
他们不仅是对自己说、对论坛下、屏幕前的你我说,更是对已然存在百年、千年的非遗在说。这一场对话跨越时间,将古老的技艺置于当下社会语境;这一场对话也跨越空间,将司南论坛的微光放之四海。
透过时间的缝隙,非遗依旧饱含了人类世代相传的认同感和持续感,它来自人群,注定不会离开生活。让非遗走进人们的生活中,让更多大众可以看到、听到、感受到。这是《乱世王者》举办司南论坛的初衷,也是许多人正在努力做的事情,更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
|